2019年1月6日,第十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此次大會以“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促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為主題,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出席大會,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欽敏、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李書福等領導嘉賓出席大會并發表演講。來自全國第一線的產學研各界代表一千余人參加會議。

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路甬祥院士指出,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工作和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以產學研合作助力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要研究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加強企業家和科學家的結合,引導民營科技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產學研結合為我國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的創新做實事的措施。

王欽敏發表講話指出,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在路甬祥會長帶領的理事會領導下,積極搭建創新平臺,促進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創新,助力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值此新一輪產業革命正驅動著生產方式變革、產業結構變革、產業競爭格局變革、商業模式變革以及國際配置資源方式變革,經濟全球化的總趨勢正經受大沖擊和大調整及中華民族面臨偉大復興之際,中國產學研界要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認清發展和競爭態勢,積極推進科學技術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集聚創新優勢和資源,釋放創新活力和紅利,努力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為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他呼吁中國產學研界,要堅定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服務經濟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以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市場導向,提升科技創新在核心技術重大突破中的關鍵作用;努力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推動多元要素的融合創新;積極發揮產學研高端創新智庫在國家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做好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全國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要攜手合作,共同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王志剛在會上指出,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健全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度,形成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這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強調,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大任務,產學研用各類主體之間有機的聯系、協助和互動,可以更加有效地促進創新要素的順暢流動、優化創新資源的配置、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效益。
王志剛表示,科技部將從以下五個方面著力解決民營科技企業家的問題,支持民營企業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一是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為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創新環境和市場環境,科技部在國家科技計劃規劃制定、實施方案論證、指南編制、政策調研中將充分聽取民營企業家的意見和建議,在出臺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政策措施過程中,充分考慮民營企業的實際需求;二是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機制體制靈活、市場敏感度高等特點,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在民營企業轉移轉化,加快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精準化、普惠化的科技公共服務;三是支持民營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利用好各類政策工具,采取前期資金投入、后期補助等方式,對民營企業競爭前技術研發給予扶持,鼓勵有能力的民營企業探索前沿無人區,完善科技金融體系,強化對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創業成長階段的資金支持,緩解高成長性企業可能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四是加大民營企業創新人才培養,暢通從高校、科研院所到民營高科技企業從事技術創新的人才流動機制,讓優秀科技人才在民營企業能夠留的住、用的好,研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的政策措施,鼓勵更多的科技人員帶著科技成果到市場上創業,培育更多新的技術集群和產業增長點。

李書福表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有利于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的無縫對接,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創新的主體,是促進科研成果向市場加大轉化的直接推動者。探索產學研的創新成果和創新發展,符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的大趨勢,民營企業可以大有作為。

此次會議是一次共建服務平臺、共商創新大計、共享合作成果的產學研盛會,也是一年一度我國產學研界總結、表彰、學習、交流及融合發展的創新盛會,表彰了2018年在產學研合作、成果轉化、軍民融合、工匠精神等方面做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由企業、大學、科研院所申報的“大型核設計與安全評價軟件及其國際規;瘧谩薄皺C器人視覺感知及控制技術”等科技成果獲得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重慶前衛科技集團、北京礦業科技集團、哈爾濱哈船導航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單位和個人獲得產學研合作軍民融合獎,重慶中交通信信息技術、廣州南方測繪、珠海歐比特宇航等公司被認定為2018年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企業,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園、山東膠州市、南京市棲霞區、拉薩高新區、揚州高新區等被認定為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會議支持構建了網絡空間安全、能源應用、醫學影像AI、運動醫學、周圍血管診療、有色金屬等一批新的產學研創新戰略聯盟,并評選半導體照明、中央企業電子商商務、人體修復、大數據金融聯盟、快堆產業化等十家創新組織為2018中國產學研合作好聯盟,評選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滬東中華造船有限公司、哈工大機器人集團、中科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等十家單位為2018中國產學研合作十大好案例。

大會主題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360公司創始人、360企業安全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常務理事長齊向東分別代表科學家、金融家、企業家作了精彩的演講。

干勇院士介紹了國家關于制造業強國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一些情況。他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強化制造業創新體系提出三個任務:一是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二是以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推進產學研一體化;三是重建國家任務實驗室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力度。干勇院士表示,創新體系的建設不單是產學研學會的責任,也是國家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否則就難以最后形成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十大系統能力,來支撐我們制造業強國發展戰略的實現。

楊凱生表示,當前的形勢對產學研合作創新提出了新要求,產學研合作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推進產學研合作,要建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支持機制。以往,人們習慣于要么靠銀行貸款、要么寄希望于財政撥款來解決產學研合作中成果轉化所面臨的資金需求問題,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為什么大家都認為應該支持也必須支持產學研合作成果的及時轉化,效果卻一直不理想呢?關鍵是我們對創新型企業在它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所需資金的不同性質了解不多、研究不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支持機制,鼓勵設立多層次、市場化的創新基金。這是抓住了問題的一個關鍵。相信,以黨中央的科學決策為指引,通過改革和金融創新,多年來困擾制約產學研合作創新的資金難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一種以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機制和一批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一定能夠建立起來,并將在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齊向東談到,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產學研深度融合。360企業安全在推動產學研融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極大提升了360在企業安全方面的創新研究能力。目前,360的核心產品已具備國內乃至國際的領先技術,在國內處于市場領先地位。事實證明,加強產學研合作是打通創新鏈條、促進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民營企業應以產學研合作為突破口,匯聚多方力量,提升創新能力,為增強我國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做出更多貢獻。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執行副會長、秘書長王建華表示,加強產學研合作是當今世界各國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選擇。面對世界格局巨變、外部環境惡化、風險挑戰加劇的態勢,把科技創新作為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是產學研合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民營企業是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國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80%以上都是民營科技企業,它們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主研發、自我完善,適應市場的決策機制,為我國的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產學研合作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產、學、研、金”多方參與,共同推進。此次會議是繼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江蘇、深圳、云南、浙江、山東等省市成功主辦后的又一次科技創新的、跨界融合的協同創新盛會,由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主辦,得到了全國工商聯、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華全國總工會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
數據顯示,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自成立以來,經過10余年卓有成效的探索努力,已集聚了各類產、學、研創新主體20200多家,認定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120多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企業280多家,評出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共計3000余項。據不完全統計,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中,90%以上的民營企業都在通過產學研合作來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在2018年獲得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的項目中,98%以上都有民營企業的主導或參與,重要的科技成果都是由企業家、科學家聯合完成。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自主創新和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重要力量,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已經成為推動民營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此次大會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匯聚產學研用各界資源和力量,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吹響了新時代協同創新的號角,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實現經濟更大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派代表參加本次會議,并被表彰為產學研協創新中作成突出貢獻的單位,授予“2018年中國產學研合作軍民融合獎“證書及獎牌。


轉載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發文
|
|